退休金计算 退休金计算器
退休能够领取多少养老金待遇,计算较为复杂。一方面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另一方面与养老保险缴费有关。
1991年,我国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原则上只是针对国有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各省市可以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国有企业固定职工的连续工龄,可以通过职工档案视同缴费。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国有企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补贴,个人无须缴费。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过去的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退休费待遇。这也是国家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对于大家的利好就是可以将更多的人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2019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0%。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群体,只有从缴纳养老保险才开始计算养老金待遇,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因此,这一类人群缴费年限短一些。
更是有一些近年来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群体,为了减轻缴费负担,只是按照最低基数缴费满15年就停保了,等待退休。这种情况下,养老待遇普遍不高。
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目前,退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是根据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发放退休前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的平衡养老收入差距的功能。
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按照100%基数可以领取1%,300%基数只能领取2%。缴费基数差距大,但是养老金差距缩小了。
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储存的一部分养老待遇。相应的个人账户余额在领取完毕之前去世,还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不会亏本。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处于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一般退休年龄越早,计发月数越高。
基础养老金计算的缴费年限,实际上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怎么办?国家规定是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待遇。其实我国1991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也没有改革养老待遇的计算方式。1997年在全国统一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实施统账结合养老模式之前的缴费年限,都可以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也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不过还是有过渡性系数,一般是1%~1.4%。
现在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15年,养老金只能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在在全国各地普遍能够领取800~1000元的基本养老金。
如果说是缴费年限长,缴费基数较高的原国有企业职工,养老金拿到五六千元甚至更高也是正常的。
所以,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未来的基本原则还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如果我们能拿到3000元养老金,就属于平均水平了。